“我现在也不想别的了,只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回来,祖坟可以重修,树木也可以重新栽种,只要谢家子孙还在,一切都会变好的。”
柳文茵觉得族长说得很对,再没有比活着的人更重要的了。
没多久家里十岁出头的男丁都来了,这次烧的是自家的山,他们也想尽一份力,家丁护卫都救火去了,宅子剩下的都是妇人女郎,这种时候不挺身而出,还等何时?
柳文茵一个人干不了多少事,他们愿意帮忙,她也没有拦着的道理。
有条不紊地给人分配任务,随后就带着他们出门了。
族长夫人前头才受了王乐薇的气,两相对比,觉得柳文茵简直就是好媳妇的模范。
“老天待我们谢家不薄,虽然入了个搅家精,但也送来了个能顶事的好媳妇。”
族长很赞同,“一会儿我去山脚等着,郡主身份尊贵,又是一心为谢家的好媳妇,可不能让不长眼的人冒犯了她。”
“应该的,我去瞧瞧吃食准备得如何了,今夜要是扑不灭山火,得让人轮流歇息,不然铁打的人也撑不住。”
“这些事情我心里有数,你在家盯着,让做吃食的人手脚麻利些,谁敢在这时候偷奸耍滑,直接发卖了去。”
交代完,族长就找柳文茵他们去了。
春夜里风大,火势蔓延得很快,居住在附近的人都自发去参与扑火,就连十岁出头的孩子都出动了。
哪怕再谨慎,还是有人受了伤。
本以为要吃苦头,甚至还会伤口恶化,以至于丢命,没想到一下山就有人帮他们治伤,心理上有了莫大的安慰,有人伤得轻,刚包好伤口,又上山救火去了。
谢钰带着人砍了树,拦住了蔓延的火势,到了后半夜,突然来了一场及时雨,山火被彻底浇灭。
族长又连夜上山去查看祖坟的情况,无一幸免,都被烧毁了,火势甚至还蔓延到了山的背面,要不是有这场雨,后果不堪设想。
都说落叶归根,每个人对祖地的感情都很深厚,族长自不必说,看着山火过后的景象,不知不觉便老泪纵横。
要是祖宗泉下有知,怕是得骂他们是不孝子孙。
修缮祖坟不是小事,得重新看风水,说不定还得迁坟,谢钰和柳文茵也就没急着返程。
前后忙了将近一个月,等老家的事毕,才带着族长回京。
休书
老家发生的事,早已经传回京城。
老太君气得卧病在床,谢夫人也很想倒下,但她要给婆母侍疾,还得打理偌大的谢府,只能强打着精神,一边照顾老太君,一边料理府里的庶务。
至于王乐薇,连王皇后的面都没见到,回京求救被拒在宫门之外,还没来得及回娘家搬救兵,就被谢安亲自抓回了府,关在祠堂里,等族长和王家人都到了,再决定她该何去何从。
这次没人再替王乐薇说话了。
谢夫人是最后悔的那个,王家这门亲是她定下的,也是她要求儿子与王乐薇好好过日子,不准他和离,甚至连回老家祭祖的提议也是她拍板决定的,谢夫人觉得自己也是罪人。
当年老太君从庙里带回文茵,安哥儿的病就好了,这说明文茵是安哥儿的福星,安哥儿就是离不得她。
谢夫人后悔不迭,早知道娶进门的是这样的讨债鬼,当初让安哥儿娶文茵也好,孤零零一个人也罢,总好过官途受阻,连祖坟都被毁了。
如此大逆不道的儿媳妇是她说进门的,这让她如何面对谢家的列祖列宗?
谢夫人心里有愧,伺候老太君的时候比以前更上心,就连对谢钰和柳文茵的成见都消散了一半。
如果他们没留在老家帮忙修缮祖坟,老家那些人怕是早来京城闹了。
到了那时,所有人都会跟着王乐薇一起丢脸。
这一刻,谢夫人是真的恨死王乐薇了,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,要不是有个好出身,让她识了字,长了见识,她恐怕比现在蠢无数倍,早就把自己蠢死了!
祖坟被毁,谢安同样自责。
如果他一起回去,或许就能避免这场祸事。
又听说祭祖的时候,文茵差点被火伤到,罪魁祸首也是王乐薇,谢安再也忍受不了,提笔写下一封休书,等王家人来,便让他们把人带回涂州,这辈子,他不想再看王乐薇一眼。
包括她挑的那两个通房,也一并带走,如果不走,那就只能发卖了。
府里笼罩着乌云,一直到谢钰他们回京,老太君抱着柳文茵哭了一场,说娶了王乐薇是家门不幸,发泄了心里的郁闷,身体才逐渐有所好转。
分家是要紧事,但处理王乐薇也是要紧事,在这节骨眼上,谢钰和柳文茵没催着办他们的事,只说等别的事情处理完,再来分家也不迟。
在祠堂里关了不知道多久,王乐薇终于得见天日。
为防止她逃跑,或做出极端的事情,这几日她的手脚是被束缚着的,这让王乐薇倍感屈辱,觉得谢家在用处置阶下囚的方式对待她。
原本王乐薇是有几分底气的,可皇后娘娘不见她,还说王家出了这样的孽障她很是愧疚,要如何处理全凭谢家做主。
王皇后的态度就像一个耳光,打醒了王乐薇,这几日被关在祠堂里,她想明白了很多事情。
哪怕那是她的亲姑母,一旦她危及到对方的利益,那个表现得很宠爱她的长辈就会立刻翻脸,与她划清界限。
不顾及血脉亲情,也不会可怜她的处境,替她的未来揪心。
他们的眼里,只有利益。
这个道理以前的王乐薇懵懵懂懂,也怀揣着为家族谋利的想法来谢家与谢安相看。